IP65 等级:防止粉尘侵入,能承受低压喷水(从任意方向喷水无损害),适用于大部分户外光伏场景;
IP66 等级:可抵御强烈喷水(如海浪飞溅),适用于沿海、高湿度地区;
IP67 等级:短时浸水(1 米水深 30 分钟无进水),适用于多雨、易积水的环境。
温度循环:在 - 40℃~+70℃的宽温范围内循环测试 500 次后,密封性能无衰减;
湿度耐受:在相对湿度 95%(40℃)的环境中持续运行 1000 小时,内部无凝露、元器件无锈蚀;
盐雾测试:经 5% 氯化钠溶液喷雾测试 1000 小时后,金属部件腐蚀面积≤5%,密封胶条无开裂。
箱体材质:选用 304 不锈钢(厚度≥2mm)或增强型玻璃纤维(FRP),表面经喷砂 + 氟碳喷涂处理,既具备抗冲击性(能承受 5J 能量的冲击无变形),又能抵御紫外线老化(氙灯老化测试 1000 小时无褪色开裂);
倾斜式顶盖:顶盖坡度≥15°,边缘延伸出箱体 30mm 以上,形成 “防雨檐”,避免雨水沿箱体侧面渗入;同时顶盖与箱体的连接采用 “内扣式” 结构,接缝处嵌入截面为 D 型的三元乙丙(EPDM)胶条,压缩量控制在 30%~50%,紧密贴合;
底部排水设计:箱体底部四角设置直径 10mm 的排水孔(带防尘滤网),即使少量进水也能快速排出,防止积水渗入内部元器件。
采用防水格兰头(电缆密封接头):由耐油橡胶密封圈与金属锁紧螺母组成,安装时根据电缆直径选择适配规格,通过拧紧螺母使密封圈径向膨胀,与电缆外皮、箱体开孔形成三重密封,可耐受 1MPa 水压(相当于 10 米水深压力);
多电缆集成方案:对于集中式汇流箱(接入 16 路及以上光伏组串),采用整体式电缆穿墙板,内置硅胶模块(可按需开孔),单孔密封直径范围 5mm~30mm,安装后经 0.5MPa 气压测试无泄漏;
冗余密封:在格兰头内侧加装丁腈橡胶垫片,与箱体内部的防水挡板形成 “迷宫式” 结构,即使外层密封失效,仍能通过二次阻隔阻止水分深入。
主板与端子排:采用 conformal coating( conformal coating ),即丙烯酸树脂三防漆,厚度≥50μm,可隔绝潮气与粉尘,耐受 85℃/85% RH 的湿热环境;
接线端子:选用带硅胶密封圈的防水型端子(如魏德米勒 W 系列),拧紧力矩符合规范(M6 螺栓推荐 10N・m),导线与端子之间无间隙;
凝露抑制:内置温湿度传感器与加热片,当检测到内部湿度≥85% 时,自动启动加热(功率 50W),将湿度控制在 70% 以下,避免凝露形成。
主体密封胶条:采用三元乙丙(EPDM)橡胶,具有优异的耐臭氧性(臭氧浓度 50pphm 下老化测试 1000 小时无裂纹)、耐温性(-40℃~+150℃不硬化),压缩永久变形率≤20%(100℃×70 小时测试),远优于普通橡胶;
缝隙填充密封胶:选用硅酮结构胶(如道康宁 7091),固化后形成弹性体,断裂伸长率≥500%,与不锈钢、FRP 等材质的粘结强度≥1.5MPa,可耐受紫外线照射与温度变化导致的热胀冷缩;
螺纹密封:金属连接件(如螺栓、格兰头)采用聚四氟乙烯(PTFE)生料带,耐化学腐蚀且不老化,配合厌氧胶使用,防止雨水沿螺纹缝隙渗入。
箱体框架:304 不锈钢经钝化处理,铬镍含量分别≥18% 与 8%,在沿海高盐雾环境中,腐蚀速率≤0.01mm / 年;
观察窗:采用聚碳酸酯(PC)板(厚度≥3mm),透光率≥85%,表面覆抗紫外线涂层,经 3000 小时氙灯测试后透光率保持率≥90%,同时具备防冲击性(可抵御直径 25mm 钢球以 30m/s 速度冲击);
内部支架:采用热浸镀锌钢板(锌层厚度≥85μm),焊接处涂覆锌铬黄底漆 + 聚氨酯面漆,双重防护杜绝锈蚀。
密封圈压紧件:选用 316 不锈钢螺栓(沿海项目)或达克罗涂层碳钢螺栓(内陆项目),长期紧固不生锈;
防水透气阀:在箱体顶部安装单向透气阀(通气量≥500mL/min),平衡内外气压(避免温差导致的负压吸入潮气),同时阻止水分进入,其膜材料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(ePTFE),透气量衰减率≤10%/ 年。
箱体焊接:采用激光焊接(针对不锈钢)或热熔焊接(针对 FRP),焊缝宽度控制在 2mm~3mm,表面平整度≤0.5mm/m,避免因凹凸不平导致胶条受力不均;焊接后经氦质谱检漏(泄漏率≤1×10⁻⁹ Pa・m³/s),无针孔缺陷;
胶条安装:EPDM 胶条采用 “模压成型 + 连续硫化” 工艺,接头处通过热融对接(而非搭接),整圈无断点;安装时在胶条与箱体接触面涂抹硅酮密封胶(厚度 0.1mm~0.2mm),增强粘结强度;
盖板紧固:采用均布式螺栓固定(间距≤150mm),拧紧时遵循 “对角均匀受力” 原则,力矩控制在 25N・m~30N・m(M8 螺栓),胶条压缩量一致(偏差≤0.2mm)。
格兰头选型:根据电缆外径(如 10mm~16mm)选择对应规格,密封圈与电缆紧密贴合,安装后用扭矩扳手校验(推荐力矩 15N・m~20N・m),防止过松或过紧导致密封失效;
穿线孔处理:箱体开孔采用数控激光切割,孔径公差控制在 ±0.1mm,边缘倒圆角(R≥0.5mm),避免划伤密封圈;安装前清理孔内毛刺,涂抹防锈底漆;
二次密封:在电缆与格兰头的结合处缠绕防水胶带(如 3M Scotch 88 胶带),再套上热缩管(加热后收缩率≥50%),形成双重防护。
喷淋测试:按 IP65 标准,用直径 12.5mm 的喷嘴在 3 米距离处,以 10L/min 流量向箱体各方向喷水 3 分钟,内部无进水痕迹;
浸水测试(IP67 等级):将汇流箱浸入 1 米深的清水中 30 分钟,取出后检查内部元器件无受潮;
气压测试:向箱体内充入 10kPa 压缩空气,将箱体浸入水中观察,持续 1 分钟无气泡溢出,密封无泄漏。
环境特点:年均降雨天数 130 天,盐雾浓度≥0.05mg/m³,相对湿度常达 90%;
汇流箱配置:IP66 防护等级,316 不锈钢外壳,EPDM 胶条(添加抗盐雾添加剂),防水透气阀增强气压平衡;
运行表现:投运 3 年后,箱体无锈蚀,内部端子排无氧化,绝缘电阻保持在 500MΩ 以上(初始值 600MΩ),较普通汇流箱(同期绝缘电阻降至 200MΩ)表现更优。
环境挑战:海拔 2500 米(紫外线强度是平原的 1.5 倍),夏季多雷阵雨(小时降雨量可达 50mm);
防护措施:采用 FRP 外壳(抗紫外线涂层),顶盖坡度增至 20°,底部排水孔直径扩大至 15mm;
运行数据:暴雨后开箱检查,内部无积水、无凝露,汇流箱故障率仅 0.3%/ 年,远低于行业平均的 1.5%。
环境特征:冬季 - 30℃~-10℃,夏季 25℃~35℃,昼夜温差大(≥20℃),易形成凝露;
技术方案:内置温湿度传感器与加热模块(功率 30W),当湿度≥80% 时自动启动加热,同时箱体采用双层结构(中间填充保温棉);
效果验证:冬季运行时,内部湿度稳定在 60%~70%,无元器件结霜现象,发电量较未采取措施的汇流箱提升 2%/ 年。
外观检查:每周查看箱体有无变形、漆面脱落,顶盖排水是否顺畅(无树叶、灰尘堆积),排水孔是否堵塞;
密封件检查:每月检查盖板胶条有无开裂、收缩(若压缩量不足 30% 需及时更换),格兰头是否松动(用扳手轻拧无位移);
内部检查:每季度开箱(晴好天气进行),观察内部有无水珠、锈蚀痕迹,端子排是否氧化(可涂抹凡士林保护),透气阀是否通畅(用嘴吹气无明显阻力)。
胶条:使用 5 年以上或出现裂纹、硬化( Shore A 硬度变化超过 10)时,整体更换(避免拼接),新胶条需与箱体材质兼容(如不锈钢箱体配 EPDM 胶条);
格兰头:电缆更换后需重新校验密封,发现密封圈老化(弹性下降)时立即更换,规格与电缆直径匹配(间隙≤0.5mm);
箱体:若出现不可修复的变形(影响密封)或严重锈蚀(壁厚减少 10% 以上),需整体更换,新箱体防护等级不低于原标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