供电条件:测量接入点电压等级(通常为 380V 三相四线)、变压器容量(建议预留 20% 余量,如 60kW 充电桩需配套≥80kVA 变压器)、距离充电桩的电缆路径长度(≤50 米为宜,减少线损);
场地环境:确认安装区域为硬化地面(混凝土强度≥C30,厚度≥10cm),排水坡度≥2%,避开低洼积水区;环境温度 - 30℃~+50℃,相对湿度≤95%(无凝露),符合 IP54 防护等级安装要求;
安全距离:与易燃物存放点距离≥5 米,与地下电缆、管道等隐蔽工程保持≥0.5 米间距,距道路边缘≥0.8 米,车辆进出安全;
附属设施:规划防雷接地装置(接地电阻≤4Ω)、消防器材(2kg 干粉灭火器)放置位置,预留通信网络接口(4G / 以太网)。
外观完整性:检查充电桩壳体有无变形、划痕,显示屏、充电枪、操作按钮等部件是否完好,密封胶条无破损,散热格栅无堵塞;
技术参数一致性:对照装箱单核查设备型号、额定功率(如 60kW、120kW)、输入电压(AC 380V±15%)、输出电压范围(DC 200V~750V)、输出电流(如 120A)等参数,与设计图纸一致;
随附文件完整性:需提供产品合格证、出厂检验报告、安装手册、电气原理图、CCC 认证证书等文件,缺失或不符的设备需立即退回。
通电测试:临时接入电源,检查显示屏是否正常启动,指示灯颜色(待机绿灯、充电红灯)是否符合规范,操作界面触摸灵敏度;
安全保护测试:模拟过载(输入电流 1.2 倍额定值)、短路(输出端短接)情况,验证保护装置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动作(过载保护≤5s,短路保护≤0.1s);
通信功能测试:接入测试网络,检查数据上传(电压、电流、SOC)是否稳定,响应延迟≤100ms。
若采用混凝土基础(适用于室外地面安装),需按设计尺寸浇筑(通常为 80cm×80cm×30cm),预埋 4 组 M12 膨胀螺栓(间距与充电桩底座匹配),养护期≥7 天,强度达标后方可安装;
若为墙体挂载(适用于室内或防雨棚下),需确认墙体为实心砖或混凝土结构,使用冲击钻钻孔(直径 14mm,深度≥80mm),植入 M10 膨胀螺栓,每点承载力≥500N,设备无晃动。
水平度:使用水平仪校准,偏差≤1mm/m,避免因倾斜导致内部元器件受力不均;
垂直度:墙体挂载时,垂直度偏差≤3mm,防止长期受力引发固定件松动;
紧固力矩:螺栓拧紧力矩符合规范(M12 螺栓推荐 35-40N・m),加装防松垫圈,避免振动松脱。
电缆敷设:
户外采用穿管埋地方式(PE 管直径≥电缆外径 1.5 倍),埋深≥0.7 米,过路处需加钢套管保护;室内可沿桥架敷设,弯曲半径≥10 倍电缆直径,避免挤压损伤;
电缆两端做标识(如 “电源侧”“桩体侧”),预留 0.5 米冗余长度,便于后期维护。
接线操作:
输入侧:三相火线(L1、L2、L3)、零线(N)分别接入充电桩进线端子,使用铜鼻子压接(压接工具规格与线径匹配),裸露导体需套绝缘套管;
输出侧:直流电缆(正 DC+、负 DC-)与充电枪电缆连接,正负性无误,屏蔽层单端接地(桩体侧);
接线端子紧固力矩符合要求(16mm² 电缆端子推荐 25-30N・m),完成后用绝缘电阻表检测绝缘电阻(相间、对地≥500MΩ)。
保护装置配置:
电源进线处安装四断路器(额定电流为充电桩额定电流的 1.25 倍,如 60kW 充电桩配 100A 断路器),具备过载、短路保护功能;
加装剩余电流保护器(RCD),动作电流≤30mA,动作时间≤0.1s,防止触电事故。
接地体采用 50×50×5mm 角钢(长度 2.5 米),垂直埋入地下,顶部距地面≥0.7 米,用 40×4mm 扁钢连接形成接地网;
充电桩壳体、金属支架、电缆屏蔽层通过 4mm² 黄绿双色接地线与接地网连接,接地电阻经摇表测量≤4Ω,雨季复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。
电气安全检测:
绝缘电阻:用 2500V 绝缘电阻表测量输入回路、输出回路对地绝缘电阻,均≥1000MΩ;
接地连续性:测量接地端子与壳体之间的电阻≤0.1Ω,接地可靠;
耐压测试:输入回路施加 2.5kV 交流电压 1min,无击穿、闪络现象。
功能测试:
充电流程验证:模拟车辆接入,测试刷卡 / 扫码启动、充电参数显示(电压、电流、电量)、充满自动断电等功能,连续 3 次操作无故障;
保护功能测试:人为制造过压(输入电压 437V)、过流(输出电流 1.1 倍额定值)、急停按钮触发等场景,验证设备是否立即断电并报警。
计量准确性:
接入标准电能表,在 50% 额定功率下运行 1 小时,计量误差≤±1%,符合《JJG 1082-2013 交流电能表检定规程》要求。
环境适应性:
高温测试:在 40℃环境中连续运行 4 小时,设备无过热(壳体温度≤60℃)、显示屏无黑屏;
淋雨测试:用 IP54 等级水枪从各方向喷射 10 分钟,内部无进水,功能正常。
通信测试:
与后台管理系统连接,验证实时数据上传(每 30 秒一次)、远程启停、参数设置等功能,通信成功率≥99%。
接入测试车辆(匹配充电桩输出参数),完成 3 次完整充电循环(从 20% SOC 充至 80%),记录平均充电时间、电压波动范围(≤±5%),与车辆 BMS 兼容;
测试应急停机功能:触发急停按钮后,充电桩应在 0.5 秒内切断输出,显示屏显示故障代码,声光报警装置启动。
提交安装竣工图、设备合格证、检测报告、接地电阻测试记录等文件;
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现场抽检(抽样比例≥10%),出具验收合格证书;
完成供电部门并网验收,签订用电协议,纳入电网负荷管理系统。
施工区域设置警戒线与警示牌(“有电危险”“施工中”),配备绝缘手套、绝缘靴、验电器等防护用具;
接线前必须验电、放电,确认无电压后方可操作;雷雨天气禁止户外作业,防止雷击事故;
高空作业(如墙体挂载)需使用安全带,工具系防坠绳,避免坠落伤人。
每月检查电缆接头温度(≤60℃)、接地螺栓紧固情况;
每季度清洁散热格栅、校准计量装置;
建立设备台账,记录故障处理情况,可追溯。